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1章:颠覆商业广告 (第3/5页)
子,典型的得了便宜又卖乖。 可以说,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靠着各自在体制内的人脉资源,政府资源和信息资源起来的。属于是仗着“双轨制经济”的余威,抢占了“市场制经济”滩头的那一批人。 以从商前的身份定位,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 而从经商的风格上说,李宪和陈冬升的这个圈子也是格格不入。这些后来的大佬,从一开始就站在各种资源,再不济是信息资源的制高点上,知道90年代的中国有什么,没有什么,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在十年后二十年后能成。 所以打一开始就嚷嚷着产业报国,要搞就搞中国的行业第一。 李宪不一样,他的优势不在于资源,而在于一个重生者的见识。所以就注定要走一种短平快,不断寻找商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未来大势的把握,用一个倒爷的手法结合实业来稳定扩大财富。他不一定要把自己的每一门生意都做到全国第一,但是只要每一门生意都赚钱,然后攒足了资本,在千禧年之后坐在互联网经济的班车前边,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当个东方巴菲特,当个首富也绰绰有余了。 不说道不同不相与谋吧,至少已经知道了自己定位的李宪对这个圈子,并不抱有强烈的融合意愿。 但是生意场上就是这么回事儿。 多一方人脉,谁也不知道日后对自己有什么助力。 顺口答应了下来改日再约,拍了拍陈冬升后背,令其去照顾那边儿已经快把昨天隔夜饭都吐出来的李诚儒,李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