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8章 三农问题 (第4/5页)
产能力,租种到三十亩地的人?至若闽广之地,向来地狭人稠,一家一户往往租到个三五亩就差不多了,这么少的土地,这么高的地租,你朝廷再来刮,真真是在要老百姓的命。 工业和服务业,都必须建筑在农业的基础上,没有农业,任何工业都是空中楼阁。琉球能放手发展工商业,全在它有广阔的处女地,第一新开垦土地没有地租,能通过商税收取较高的间接农税——实际上别说十税一,楚风就收一半,琉球农民都比江南过得好;第二,土地按最大生产力分配,一个壮劳力三十亩地,人尽其用,人均收成就多。 陈淑桢立刻发现了问题,她皱着眉头道:“这样的办法,只能在琉球用,你将来逐鹿中原,却是全然不合适的。闽广中原土地皆有主,终不能禁止别人收地租吧?内陆人多地少,也不能像琉球那样,每人都分到三十亩啊!你那琉球,不过漳州、汀州两个府的大小,土地分完了,政策就难以为继。只除非、只除非……” 陈、许两族,都是大地主兼营盐场、矿井、商业,对于土地问题,陈淑桢最熟悉不过了。她忽然想到一句话,梗在喉咙里,吐不出来。 “只除非打土豪分田地,是吧?”楚风笑笑,见陈淑桢脸色不那么好看了,才摇手道:“放心,那是绝对不会的!” 开玩笑,马大爷都说资本阶段之后才能搞铲铲主义呢,跑宋末直接从封建社会搞打土豪分田地,楚风毫不怀疑自己会被当成妖孽。再者,琉球发展工商业,最注重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这也决定了他不可能侵犯地主们的财产权。 “世人知有海外有琉球,焉知琉球之外又有琉球?”楚风神神道道的来了一句,嘿嘿,物以稀为贵,如果土地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