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03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 (第8/11页)
武功,令匈奴数十年不敢南下牧马,可国内民生凋敝、十室九空,百姓哪得个好处?”书生缓缓摇着羽扇,摇头晃脑的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我们要帷幄上奏,我们要公车上书!众人兴奋的叫起来,商人盘算着这次可以给同行树个什么榜样,将来会不会生意更好做一些,书生想着自己能不能以直言面君博得万世流芳,农夫则想的很简单,他只是希望不要有太多的百姓子弟,大好年华的儿郎,像自己的儿子那样倒在战场上。 没错,他们就是临安的谏议员们,谏议谏议,有谏有议,此时议论得明白了,便提出来向皇帝劝谏,虽然是否采纳由皇帝乾纲独断,但只要提出来,就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嘛! 这段日子,各地谏议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谏议员们从最初的唯唯诺诺、不敢发言,到现在争先恐后,只经历了很短的时间——当他们发现谏议院中所有发言不受司法裁判,而大汉帝国的各级官僚系统也给于了适度尊重,并且抓出了几个贪官受到百姓拥戴后,这种转变就自然而然了。 于是刚刚回到临安汉皇宫的楚风,就收到了这样一份奏折,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和蒙古帝国展开谈判,双方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同时开展朝贡贸易。 奏折上甚至隐晦的提到,如果朝廷允许,临安商户愿意输诚纳款,凑一笔“岁币”给蒙古帝国,不需要皇上再自掏腰包。 “诸位臣工看看,这道谏议折子如何说?”楚风把折子抖给了江浙总督文天祥。 不看则已,一看连胡子都翘了起来,文天祥气炸了肺,这位养气功夫非常好的故宋丞相、儒门大师,竟然大声咆哮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小人呐,小人,讨论政务得失、查点贪赃枉法的谏议院,如何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