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百五十一 袁黄不是圣人 (第2/4页)
民的,但是执行起来却每每失之偏颇,别的不说,王安石的青苗法,原本是想用低息贷款帮助农民度过荒年,不使农民在荒年为了一口粮食把土地卖给大户。 可是实施起来呢?却给变成了王安石最痛恨的高息贷款,利民变成了害民,这就是执行上的偏差,太祖是规定了额度,但是有多少人照着做?花点钱打通官府关系,直接就能把这些赋税给免掉,免不掉的就摊到老百姓身上,反正他们不交税。 他们占有绝大多数的耕地,占有绝大多数的粮食,不仅如此,还隐匿了大量的人口,让朝廷掌握不了那些耕地粮食和人口,让朝廷穷得叮当响,他们却富的流油。” 萧如薰的话让袁黄沉默。 “宋以前免税局限于当朝官员,人数不会太多,但是大明朝却史无前例的把这个资格下放到了举人身上,举人有多少?进士出身的官员有多少?人数增加了数倍! 这些年天灾人祸不断,可农户是靠天吃饭的,风调雨顺还好,一旦遭灾,他们没有抗灾的能力,一旦遭灾遇到了祸事,他们有什么路子可走?要么借大户家的钱和粮食度日,要么就直接把土地卖掉,借的还是高息贷款。 荒年结束,该还贷了,一贫如洗的农民拿什么还?只能拿自己的土地,这还是朝廷没遇到的大的战事,一旦发生大的战事,朝廷财政吃紧,就有心思不纯之人提出加税。 百姓负担本就沉重,一旦加税,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他们根本承担不了,要么家破人亡,要么就举家投入当地举人士绅家中,把土地给他们,变成佃户,向他们交税,他们交的税从此就和朝廷没关系了,土地也和朝廷没关系了。 更关键的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