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_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 (第3/4页)

侍郎,实际上在徐光启外出工作间,他就是一把手。

    这个一把手做得怎么样,萧如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做的的确很好。

    他继承了徐光启留下来的成果,将之进一步推广发扬光大。

    他带领军工部的技术人员们实现了大量的技巧总结和经验总结,总结出了不少类似于公式的规章制度,萧如薰感觉他好像已经开始向近代科学迈进了。

    这并不是玩笑话,赵士祯是个火器专家,原本的历史上他就能一个人仿制成功燧发铳,自己也总结了大量的火器知识流传后世,在那个多事之秋是一个极其难得的科技方面的人才。

    乱世出人才,徐光启赵士祯这种人都是上天送给明王朝的希望之光,可是明王朝没能抓住这最后的希望。

    它根本也抓不住,真的。

    乱世救国,必须要从最上层入手,要把这个已然腐败的社会彻底收拾掉,重建它的上层,然后逐步由上而下进行改革,萧如薰借着一点先知先觉的优势,成功让大秦大跨步的向未来跃进了。

    但是他不是科学家,他不懂技术,不懂科学发展史,没有系统,攀不了科技树,不能亲自带着大秦向宇宙时代迈进,不能让大秦的征途变成星辰大海。

    他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带着这个传统而又保守的内陆帝国向希望迈进。

    将希望托付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杰们,给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他自己所能给出的引导和方向与目标,把希望托付给他们。

    赵士祯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