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奇迹 (第5/6页)
等于一次免费的整版广告,几乎让半个京城的人,知道了这个物美价廉的“服装夜市”。 由此可知,11月20日的销售额之所以能一举突破两万元,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而1981年11月21日《大公报》的相关报道,标题是《京城当是不夜城》。配发的图片是营业时间中,张灯结彩的大棚灯火通明、买卖兴隆的全景。 这片文章的立足点显然要更高一些,主要是分析了京城商业服务的严重不足的问题。 虽然文中不乏讽刺地说,京城近年来的发展是“气象非凡,诸多不便”,但却同时肯定了夜市这种比较活跃的商业形式。 比如文章中就写道,“就此京城的夜晚才算有了商业的灯火,街道两侧出现了活跃的光影。我们期待着更多夜市兴起,好让京城脱离大乡村的本质,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于是服装夜市火了,彻底火了。 从第七天起,再来光顾的顾客中不但出现了来看新鲜的港澳台同胞,销售额也开始向着更高峰迈进。 第十天,在宋国甫正式得到任命升任正职科长的这天,夜市的日销售额已经攀升到了两万四千元。 不过最终,还是没能突破区里所期望的两万五千元大关,因为从第十一天起,销售额又陡然直降,竟然创了新低,到了一万左右。 这是因为像秋衣秋裤、绒衣绒裤、人造棉、毛衣这样最热销的品种,积压库存已经出清了。服装公司的库房也只有可供商店的正货了。 可见再好的市场,也得有充足的货源才行啊。 好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