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长期问题 (第2/6页)
上种种都足以证明“北玉”、“京作”、“精作”的美名誉满中外,京产玉器已经获得海外艺术鉴赏家的认可,视为收藏价值极高的珍宝。 要按理说,既然京城玉器的审美价值已为世人所共知,得到了普遍认可,应该是不会陷入销售困境的呀,反倒应该是创汇主力才对啊? 嗨,这不就得归结到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上了嘛! 想想看,死板的政策连普通的行业都发展不好,连普通工人的积极性都很难激发。 就更别说这种一直以“师徒相传”的方法承袭,且需要灵性、悟性、恒心、精心才能学好、干好的行业了。 建国后,玉作行业里,有几个问题是长期存在,无法解决的。 首先就是好手太少,且缺乏青工和学徒,技艺传承上有严重问题。 现有的京城玉器特艺师一般都建国前后已经艺成出徒的老艺人,青工很少,全业技术较高的仅五六十人。 可他们的业务虽好,却都不想招收学徒。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行业太苦,而要求从业者的门槛又较高。 相比起来工资待遇就不具备吸引力了,本身年轻人就不爱学,不爱干。 另外从老师傅的角度来说,教徒弟也太耗心力。 这又不像过去,徒弟对师父有赡养义务。 现在的徒弟只是名义上的,有的人都不太尊重自己的传艺者,那谁爱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呢? 真要是厂里有令必须带徒弟,老师傅们也不过是“汤事儿”罢了。 他们对待青工,是你糊弄我,我糊弄你,既不藏私,也不强求,能学多少,随缘而已。 不夸张的说,实质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