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3章 攻击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攻击机 (第24/41页)

  1972年5月,费尔柴德公司成功试飞a-10原型机,为了纪念该公司前身共和公司在二战期间的名机产品p-47“雷电”,a-10被命名为“雷电”2。a-10于1975年服役,1983年停产,共生产了713架。a-10总研制费用仅为4.23亿美元,单价也只有960万美元(1982财年),这与美军的f系列歼击机和b系列轰炸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a-10长16.3米,高4.5米,翼展17.5米,机身短粗,机翼平直,机身上方靠近机尾处装有两台涡扇发动机,好像从后背伸出的两只大眼睛。乍一看去,a-10显得落后、笨拙,甚至丑陋,仿佛将战机拖回了二战时代,并由此得到绰号“疣猪”(一种非洲动物)。

    除了其貌不扬,a-10的各种参数也相当一般,如最大时速为740千米,与螺旋桨飞机处于同一档次,作战半径约1000千米,在当代战机中都不值一提。但在1989年,a-10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为美国4种最为优秀的武器之一,主要标准是“优秀的武器必须有效、可靠,易于cao纵、保养,价格便宜,可大量购买,使用时能满足战时需要,鼓舞士气,在战场上要能比敌方的武器更好地完成使命”。由此可见,最贵的武器往往并不是最好的或最合适的产品。

    超强实用性

    a-10的取胜之道并不是炫目的参数,而是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稳定的性能、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和出色的对地进攻能力。

    a-10的尾吊式发动机设计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多种构思。首先,它将机翼下方的位置空了出来,全部用来挂载武器,机翼也对发动机形成了一定保护,使其不易被地面炮火击中。其次,两个发动机间距较大,同时中弹的概率很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