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3章 攻击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攻击机 (第31/41页)

局部战争,可谓身经百战的“空中老兵”。苏-25先后衍生出了出口型、双座教练型、教练战斗型、拖靶型、反坦克型等多种不同改型,产量超过1000架,可谓“人丁兴旺”,家族庞大,直到21世纪还在升级改进中。

    苏-25是近半个世纪唯一一款可以与a-10对抗的王牌对地攻击机。苏联解体后,苏-25与苏-27、米格-29等战机作为主力机型得以保留,但现代局部战争环境决定了专用对地攻击机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的结局,因此苏-25很可能与a-10一起,成为对地攻击机的绝唱。

    3.9 机场克星“狂风”攻击机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和苏联的冷战如火如荼,但北约对抗华约战略思想已经从全面核战争的“大规模报复”逐渐转为以常规战争为主、核战争为辅的“灵活反应”,因此研制了一种能进行空中截击、对地进攻等常规作战任务的新式攻击机“狂风”。“狂风”是欧洲联合研究战机的典范和里程碑,具有鲜明的实战特色。

    独树一帜

    基于成本考虑和共同诉求,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于1969年成立了帕那维亚飞机公司联合开发新机,具体要求包括:起降距离短、低空超音速突防能力强、机动性好、载弹量大、作战半径大、留空时间长、可全天候作战等。产品“狂风”于1978年8月成功试飞了原型机,1980年开始服役,1992年停产。

    “狂风”对地攻击机严格完成了最初设定的研制目标,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高、低空速度分别可达2.1马赫、1.1马赫,可在500米距离内完成起降,作战半径约1400千米,最大载弹量约7.5吨,在夜间、浓雾等复杂作战条件下都能执行精确攻击任务,非常适于以多云阴天为主的欧洲北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