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54/94页)
的研制借鉴了朝鲜战争的实战经验,要求轻巧灵活,具备较好的超音速、跨音速机动性以及较强的火力,尤其强调高空高速性能。在追逐速度的过程中,米格-21简化了一切不必要的结构。它采用了很薄的大后掠角三角翼,圆形的机身细长紧凑,进气口在机头处,中间伸出尖锐的圆锥形减震器及雷达。米格-21的主要机载武器为23毫米航炮和不断改进的空空、空地导弹,也可将导弹挂点用来挂载炸弹。 战场胜败 如前所述,在米格-21和f-4研制时期,“空空导弹”这一概念被炒得热火朝天,f-4一开始没有装备航炮。然而在不久后爆发的越南战争中,大家发现当时的空战大多发生在亚音速范围内,在近距离“咬尾”模式中,尚不成熟的空空导弹不仅缺乏实用性,还经常误伤己方飞机,当不到5枚的导弹配备用尽以后,数百发航炮便成为杀手锏,而且在低空范围内,f-4很难用速度来摆脱航炮的射杀。这使得美国的f-4不仅难以战胜越南军队的米格-21,甚至面对更为落后的米格-17都占不到优势。因此,在越南战场上,米格-21大出风头,在参战头八个月对阵f-4就取得了12:47的战绩,而航炮成为它在二代战机对决中的取胜法宝之一。 在与f-4的对抗中,米格-21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低空盘旋和高空高速性能。在以0.9马赫速度飞行时,米格-21和f-4的瞬间转弯率都是13.5度/秒,而速度降到0.5马赫时,f-4的瞬间转弯率为7.8度/秒,而米格-21则可达到11.1度/秒。这使得米格-21在低速缠斗和躲闪导弹中具有更强的优势,一架米格-21甚至曾成功躲掉5枚“麻雀”导弹的追击。此外,米格-21能以美军望而却步的150~160千米/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