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57/94页)

天候截击机,在1969年装备部队后,逐步成为苏联主力防空用机。苏-15在服役期间未曾外派或出口,但低调雪藏并未折损其国际影响,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屡次击落民航客机的战斗机。

    深藏金屋

    苏-15长20.5米,翼展9.1米,高5米,空重11吨,与f-4相当。其机身细长,机头呈圆锥形,又被称为“细嘴瓶”。苏-15机腹下有两个副油箱挂点,两个机翼下共4个武器外挂架。无外挂时速度可达2.5马赫,外挂两枚空空导弹时可达2马赫。同f-4一样,在对空空导弹的追捧声中,苏-15最初没有安装机炮,后来加装一门标准型23毫米双管机炮。

    苏-15具有较为先进的导航和火控系统,被认为是苏军的第一种真正实现昼夜作战的全天候歼击机,代表了20世纪60~70年代苏联歼击机的最高技术水平,主要用于中高空中远距离拦截。为了在机头安装大型雷达,该机改变了过去苏式歼击机的机头进气方式,而是将2个进气口装配在驾驶舱下方,其中e型的“旋转跳跃”单脉冲火控雷达可在35千米距离上发现轰炸机等大型空中目标,在40~50千米的距离上发现战斗机等小型空中目标。

    虽然苏-15针对f-4而生,但除了高空飞行能力,苏-15在诸多方面弱于f-4,包括挂机载导弹的数量、性能以及雷达探测水平,这与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热衷于地空导弹、空空导弹而忽视歼击机的全面革新密不可分。尽管如此,苏军一直把苏-15裹得严严实实。苏联一般会把新式战机派驻东欧华约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也开始出口最新歼击机,但苏-15既不派驻盟国,也不对外销售,保密程度超过了多种更先进的同代战机和新一代战机,其在苏联防空体系中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