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68/94页)

空军于1968年9月发出新机招标,要求该机具备较强的夺取制空权能力,并兼有对地攻击能力,麦道公司据此研制了f-15“美利坚之鹰”多用途战斗机,1974年11月正式交付部队,开启了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时代。

    f-15的确不负众望,只是其优异的性能也伴随着美军都难以承受的高价—单机4000万美元。这连美国空军在订购时都要考虑再三,甚至只有在重要的战争中才舍得使用,别的国家更是难以承受。因此,美国空军希望开发一款更经济实惠的轻型战斗机。该计划很快诞生了数种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作战能力强、价格又低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方案。最终,美国空军于1975年1月选定了通用动力公司的f-16,而来自于诺斯罗普公司的主要竞争机型则在后来的美国海军轻型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招标中胜出,即f/a-18“大黄蜂”多用途战斗/攻击机。

    高低搭配

    f-15与f-16一重一轻,一个高端一个经济,两者互为补充,是三代战机的经典之作。f-15比f-4稍大,长19.4米,高5.6米,翼展13.1米,最大速度为2.3马赫(2443千米/小时),升限18300米,作战半径1200千米,这些数据与二代战机f-4相当。而f-16身姿轻巧,长15米,高5米,翼展10米,属于不折不扣的小飞机。

    作为三代战机,f-15、f-16与二代战机的主要区别则是新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尤其是机动性。f-15机身大量采用了高强度而低密度的钛合金材料,使爬升速度、转弯性能等机动数据大为改进。后来的f-16更是大量采用最新航空科技成果,其先进程度不亚于昂贵的f-15。例如,f-16首次将机翼、机身融为一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