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2章 轰炸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轰炸机 (第38/55页)

被军方采用。在t-4的竞争压力之下,擅于制造大型运输机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对图-22进行了全方位改进,也就是图-22m“逆火”。

    首架图-22m于1969年试飞成功,但早期型号仍存在诸多不足而未投入量产,图波列夫设计局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重大改进,推出了图-22m2(“逆火”b)和图-22m3(“逆火”c),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服役,也是通常所说的图-22m。虽然图-22m沿用了图-22的编号,但从外形到结构已经进行了重新设计,各项作战参数更不能同日而语,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轰炸机。

    海空利剑

    图-22m(以“逆火”c为例)长42.5米,高11.1米,体型略小于b-52“同温层堡垒”,远大于f-111“土豚”。该机采用可变后掠翼结构,但只有外机翼部分角度可变,调节范围为65度~20度(对应翼展34.3~23.3米)。后掠角为20度时,机翼完全展开,起降功能和机动性较好;后掠角为65度时,机翼收拢,达到最大速度;巡航飞行时,后掠角为中等角度。由此,飞机既可实现高空高速飞行,也具有较强的低空突防能力。

    图-22m装备了两台全新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满足了苏军所提出的主要参数要求,高空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低空飞行速度达到0.9马赫,实用升限高达1.8万米,已经相当于同期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超出了西方同吨位轰炸机的参数。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24吨,可载弹24吨,可携带各型炸弹、导弹以及核弹,游离于战略轰炸机(b-52)和战术轰炸机(f-111)之间。

    图-22m良好的高速突防能力和潜在的战略进攻能力使它成为冷战期间苏联最具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