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2章 轰炸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轰炸机 (第54/55页)

昭著的“五八”事件。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行动”的大规模空袭,首次参战的b-2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超过20亿美元的身价。6架b-2从美国本土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飞,长途跋涉16000千米直达南联盟上空,成功避开了南联盟的雷达探测和防空火力网,向重要目标投下了32枚卫星制导的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作战效能相当于二战时200架b-17轰炸机。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b-2出动了45架次,投放了656颗jdam,占北约联军空袭行动的1%,目标摧毁率却达到10%。

    5月8日,b-2使用3枚jdam直接击中了我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致使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名记者遇难,数十人受伤,我大使馆严重损毁,遭到了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抗议。事件原因众说纷纭,美国和北约均解释为误炸,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地图有误,导致美军将我使馆误认为南斯拉夫军事指挥部。国际特赦组织支持了北约的解释,但更多的阴谋论也应运而生。虽然十几年过去了,该事件的真实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团。

    在2003年3月28日的伊拉克战场上,b-2实现了从印度洋上迪亚戈加西亚美国空军基地起飞、完成轰炸后不经空中加油返回基地的长航程任务。一架b-2投放了2颗2130千克全球定位/惯性导航和半主动激光的ebbu-28双模制导炸弹,成功炸毁了巴格达市底格里斯河畔的一座通信塔。这也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最大炸弹。

    望尘莫及的b-3

    尽管b-2已经登峰造极,但美国早在b-2服役不久,就开始秘密研制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3。直至2009年,官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