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六章 当得起 (第3/5页)
挺有关注点的。 80年代的科学故事里面,最常见的段子,就是某某中国老教授,某某中国工程师,某某中国技工,某某中国农民,用他新奇的智慧和与生俱来的知识,勇敢而巧妙的战胜了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公司、名人、政客、学者、富商、美女…… 杨锐的故事稍微有点不够全面,毕竟,是否战胜了外国公司还是不能确定的事,但直播……有时候更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致。 信件,像是弹幕一样,不断的涌入各家媒体的收发室。 而件的数量,向来是纸媒评判读者兴趣的重要考量。 《京华早报》编辑室。 自告奋勇去取读者来信的王博,首先将指明自己收的信件挑了出来,旋即迫不及待的炫耀道:“说律博定的那篇稿子,今天有100多封信。” 对他们这样一家仅在京城和少部分华北城市发行的小报来说,过百封的读者来信,是很少见的。 同坐在一间办公室里的总编也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来,问道:“都是说那个药的?说什么?” “主要是问怎么回事啊,还有评论的,也有骂外国人的,也有骂中国专家的,还有骂我的。”王博越说越开心,说到骂自己的时候,都笑出声了。 总编也笑了,问:“骂你什么?” “骂我胡说八道啊,侮辱人啊,胡编乱造啊,还有还有,说我跪舔美国人,这个词用的真好,总编,这封信我留下了?”王博眯着眼,一副被骂出了高潮的模样。 “留下就留下。”总编不在意的道:“接下来准备写什么?这个话题还有没有发掘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