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输液 (第5/6页)
“玻璃瓶当然不好运输了。”关志勇放低了一些声音,道:“据说要用塑料包装的,主要目标是国外,一期的产量就要百万瓶的规模,后期可能要上到千万瓶。”wap..OrG 销往国外就意味着还有外汇来往,王云山这下子彻底明白了。 正对门的地图下方,杨锐也在说明自己的大输液产品线。 按照他和捷利康的协议,捷利康首期送了500万美元的设备过来,早已到港,当然,这些打六折或者七折的二手设备的总价值会比500万高一些,杨锐对外宣称1000万也是来自于此。 出于个人对国内药企的理解,杨锐的蓝图中,首先要建设的是包装车间。否则,以国内目前的生产工艺,直接上马药品,最多也就是生产原料药,利润有限,不能扩大杨锐的优势。 另一方面,大输液产品是药品中的大宗消费品,中国到90年代初,一年的消费量要高达130亿瓶,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消费量自70年代以来就居高不下,利润丰厚,非常适合新工厂销路窄小的特点。 另一方面,包装厂建起来毕竟简单,工艺要去也比制药的要求低。再加上非常高的产值,很适合在杨锐开发出新药以前,做为拳头产品。 在场的领导们听着杨锐像是说相声似的,说“双轴延伸,自动吹洗,自动灌药,自动封口,仪表程序控制灭菌,自动化微孔检查,反渗透水处理,压气式蒸馏水机,自动化包装”等词汇,一个个都抖的不行。 杨锐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