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三章 辐射 (第2/4页)
意味着他们是有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的。在85年,这份能力已经足够淘汰90%的研究员了。 十几个人互相询问,全都是满心疑惑。 杨锐道:“这是我从国外得到的信息,虽然有待验证,但是,我觉得值得注意。对不对?” “这样子……” “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确实可以试一试……” 大家倒是不奇怪杨锐得到消息的方式和渠道,或者说,嫉妒倒是有一点。 他们都以为,杨锐是通过私人渠道,得到了来自国外的信息。 这种方式,现在倒是非常普遍。 敝帚自珍的学者不是没有,但现代科学是不尊重完全的敝帚自珍的,你的实验做出来,总得有人来做验证试验吧,有些低端或者构思巧妙的研究,不用多说什么,谁想验证就验证,高端实验就不一定了,不可能真让人家重新研究一遍,那也就是失去公开发布实验的意义了,因此,第一个完成实验的学者经常会有选择性的送出一些实验细节,或者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其他人重现实验。 不能重现的实验,是没有意义的,也会令引用者心存疑惑。 而之所以是有选择性的送出细节,是因为重现实验也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了,所以,选择通常是——看谁顺眼就给谁。 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与关系,在国外也是有效的。 自近代以来的科学研究,从来就不是公开和自由的,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往往会被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提升起来,用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一名高端学者,有能力辐射一个领域,以至于影响到了整个领域内的人。 可以说,科学研究直到现代,依旧是一种武林高手和门派制的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