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8章 兵马未动 (第2/7页)
至于十万元的研究经费,在80年代就属于非常高了,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教授,都达不到这个水平,换个角度说,一所二本地方院校的教授,假如拿到了10万元的研究经费,?他差不多就是该校最富的学者了。 这笔钱,交给社科方面的学者,已经能做出世界水平的田野调查了。要是锁定的角度恰当,比如寻找几个中国最穷的地方,再比较一下人类发展指数和幸福度什么的,弄不好都能在西方主流媒体上露脸。 而在自然科学领域,若是选择的方向不烧钱,又有相应规模的实验室积累,那这笔钱也能做一些世界水平的研究了。 从六位数的经费,再进步到七位数,到100万元人民币,那基本就属于少数大佬的专利了。 并不是说这笔钱能够覆盖世界高水平的研究,而是一穷二白的中国,拿不出几个七位数给你玩高水平的研究。 像是杨锐,当初已经做出了世界顶级的离子通道的成果,蔡教授也不过补给他60万元人民币。这还是在财大气粗的北大。 换成稍逊一筹的学校,例如北理工或者北师范,生物这种院系能拿出20万元就谢天谢地了,并不是他们对离子通道和杨锐的价值的认识有差,而是手里没钱,腰板就硬不起来。 但是,杨锐真要是拿着60万元人民币去做离子通道,那是想都不用想,实验耗材的钱都不够。20万元就更不用说了,离子通道和六位数的经费就没有血缘关系。 当然,86年的中国,要比84年富一些的,再怎么说,通货膨胀都有百分之二十几了,大家兜里的钱都多了嘛。 杨锐要是今年做出了离子通道的成果,蔡教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