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3章 放卫星一级准备 (第2/5页)
自然科学届的印象,首当其冲的就是核子物理,因为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在日内瓦,全世界的核子物理学家自然是争先恐后的往日内瓦跑。 中国给瑞典人的概念并不深刻,杨锐是他们最近一段时间听到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了,听到的多一点,也不会有人表达奇怪。 至于此次访问,瑞典代表团所见到的,是杨锐超乎寻常的学术地位,虽然并不实际,但在瑞典代表团看来却再自然不过了。 中国是一个人科学资源贫瘠的国度,有资格获得诺奖的杨锐,显的特殊乃至于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生物学中心,也并不奇怪。 事实上,中国的生物学中心,原本就分属于北大和中科院——清华的生物学系才刚刚建立,还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资源。 当朱院士说服中科院的部分同僚,在这段时间让出一些名气的时候,杨锐自然就凸显了出来。 旗帜性的人物,总是更容易受到关注。 就好像大熊猫对于动物保护的意义一样。野驴的保护需求理论上比大熊猫大多了,但是,做不成旗帜就享受不到保姆服务,简单纯粹。 不过,杨锐并没有出现在瑞典代表团的视线中。 瑞典代表团的访问进行一周多以后,终于有学者提出了要求:“请问,我们能见到杨锐先生吗?杨锐先生在瑞典的讲座,我都是有听的,很想看看他在中国的实验室。” 负责陪同的是朱院士研究院的庞建成,早就得到了朱院士的嘱托,此刻内心是泪流满面,心想,总算让我等到了。 庞建成换做一副认真的面孔,道:“杨锐先生比较繁忙,现在正在做G蛋白偶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