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八章 历史认可 (第5/7页)
。” “华锐实验室的也算吧,主要工作都是在国内完成的。”伍洪波说了一句正经话。 杨锐回答道:“所有工作都是在国内完成的。” “有外国人参与?” “从捷利康借了一名制药厂的研究员,了解情况,他没有参加研究。动物实验期间,有一名英国剑桥的教授参与,但她完全没有参与合成过程。”杨锐停了一下,道:“动物实验的主要工作是这位葛瑞丝教授,以及中国的王晓芸研究员完成的。王晓芸以前在咱们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两人的贡献大约是****开。” 杨锐说的很认真,别看是私下场合,现在说的话都是有用的。尤其是科研贡献的问题,在国内在国外都不能信口胡说的,如《自然》、《科学》这样的杂志,甚至有专门的机制,要求科研参与者和组织者分别详细的描述自己的贡献。而在各种奖项的评选中,贡献也是评选方重点考量的因素,同一个研究可能有三个人参与,可能有三十个人参与,可能涉及到过去六十年的长期发展,但诺贝尔奖就能给三个人,到时候算给谁,就是贡献说了算。 几个人点头表示明白,道:“动物实验不能算是去铁酮研究的重点。” “动物实验以后,有调整过化合物?”伍洪波问的更细。 杨锐摇头,道:“没有,动物实验一气呵成,结果非常好。” “那我看可以,我建议咱们托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把,最近评奖的话……” “评奖不合适,小奖没意义,大奖的话,杨锐还是年轻了些。”蔡教授深谙国内科研界的潜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