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七章 理论应用 (第3/4页)
写,就快了。”杨锐再次陷入深深的思考。 其实,要照抄一本书,是最简单的,但杨锐也有担忧,写一本书是很费时间的,这个不像是论文,可能几年以前,甚至十几年以前,就有初稿了,若是照抄的话,万一有了雷同就麻烦了。 除此以外,杨锐也不愿意和人家撞书,这比撞衫造成的损失大多了。 他更愿意选一本目前无雏形的书出来,这样,一方面减少撞书的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变相促进国内的技术革新。 毕竟,他本人是不可能无限制出书的,还是要尽可能的抓住每一次的机会的。 景语兰的话也给杨锐提了一个醒,光写大纲看大纲也不行,还是得往里填。 如果担心照抄有麻烦的话,那就自己重新撰写一遍——杨锐想出来的主意把自己都给吓了一跳。 不过,转念一想,杨锐又觉得切实可行。 就当锻炼自己好了。 比起论文,专著所需要的承前启后,连续逻辑,最是锻炼研究者。许多学者都是写书写到一半狂奔实验室,因为发现了新的规律或者成果什么的。 杨锐倒不指望学术上的发现,但还是比较希望有个人实力上的突破。 想到此处,杨锐终于结束了长时间的思考,从自己罗列的几个题目中选出一个,毅然的写下了标题—— 《实验药理方法学》! 在学术界,“方法学”三个字是不敢随便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