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2章 构 (第2/4页)
是由两条蛇缠绕而成似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差不多可以形容成是7根弹簧搅和起来的图像。 “能够七次跨膜的分子”是堪比一夜七次郎的强大蛋白质分子,也许是人类体内最强大的分子了,但它最终却由七只触手构成,每只触手还像是粗弹簧丝的,形象实在不能说是好看。 然而,这样的图像,却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七只触手组成的触手怪很容易就画出来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却是要经得起推敲的。 杨锐准备运用的是梦游大法,并不是真的准备去梦游,它的符合科学界目前的认知和判断。 这也是杨锐在翻找的。 他得看看自己有哪些可供“梦游”的依据。 三个胞内环和三个胞外环是五六十年代就弄明白了的,前两个胞内环较小,第三个胞内环较大则是过了几年才确定的,而就受体的跨膜螺旋片层来说,螺旋I-IV形成一个片层,螺旋V-VII形成另一个片层,这样的认识就比较新了。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电子显微镜和X光照出来的影像资料了。 尽管蛋白质是一个如此小的单位,但是,80年代的技术也足够拍摄出大略的模样了。 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重点在于跨膜两个字。 学者们最想弄清楚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为什么能够跨膜,而且是跨七种膜。 其跨膜构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在于此。 杨锐一边看着资料,一边在纸上做着草图,却与其他学者的做法截然相反。 这个时代的学者们,从无到有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首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