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7章 三农民开局 (第2/4页)
也才发现了不久的秘密。 就是看文献比较快的学者,大约也就是才看到。 杨锐若非时有的放矢的去寻找,怕是一年两年都不一定能瞅到这方面的信息。 一两年的时间,对于其他的科研项目已经很紧张了,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差不多就等于全面放弃了。 这也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学者做科研比较艰难的一部分,若是在美国或者欧洲,尤其是在某个项目做的比较好的地区,信息的流畅性也要好的多,地区间的学者交流较多,虽然不至于实时更新,总归不会慢的太多。 尤其是与落后地区和国家的实验室相比,相差的这段时间,就很有决定性了。 换一个其他的国内实验室,若是发现自己已经落后国际主流科研成果两年或者一年时间了,是否还会参与到如此激烈的科研竞争中去?多数会选择退缩了。 毕竟,经费有限,是不能如此浪费的。 同样与经费息息相关的还有论文发表的时间与时机。 若是以国别和地区的偏见来说,欧洲实验室是最能憋成果的实验室,十年磨一剑的实验室数量繁多,之后要数日本的实验室比较能憋,他们原本就有国内交流的倾向,科研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能得到相对的保障,所以憋个三五年乃至七八年的,也不是太大的麻烦。 比较起来,美国的实验室反倒不那么能憋,有些时候,为了经费,实验室更是迫不及待的发表成果。 像是牛的视紫红质与肾上腺素能受基因的关系,这个成果要是不发表的话,说不定就能领先其他实验室一两年的时间——当然,也可能是一两个月的时间。 这也要看实验室对于成果的要求。 如果目标只是发表CNS级的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