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4章 掌声 (第2/5页)
也许代表了中国蛋白质领域最高水平的人们,声色清朗的道:“一些结构生物学研究,已经得到了较低分辨率的结构,让我们看到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大致走向,但是,这些结构太过于粗略了,有太多的问题无法解释。” “我希望解释其中的部分问题。”杨锐并不高傲,也没有丝毫要谦卑的意思,道:“我想解释的问题如下,第一,为什么同样是七次跨膜结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数百种不同分子,为何能特异性的识别出小到光子,大到蛋白的底物分子,而这些底物分子,无论是形状、性质还是体积,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第二,我想知道,受体的信号传递问题。” 如果说,杨锐说第一点的时候,在座的学者还能笑着看他表演,听到第二点的时候,众人却已是轰然议论了起来。wap..OrG 因为杨锐根本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方向。 研究结构,还是研究信号,这是两个环节,也是两级难度的。 做结构的是不会跑去做信号的,做信号的是不会跑去做结构的,虽然都是蛋白质领域的内容,但基本属于两个分支,而且,这两样是互相比较的难,为什么要同时去做? 包括9名做评委的高阶学者,现在都在皱眉看向杨锐。 杨锐只若不见。 他当然知道结构和信号传递两个问题非常之难。 事实上,只要做出任何一个,就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