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六章 笔记 (第3/5页)
认真真给你讲解120分钟有多难得。 一名在CELL和nature都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的学者上课,如果觉得课程令人困倦,那最好用锥子狠狠的戳自己大腿一下,此时不流血,何时再流血? 杨锐当年做补习老师的时候,也不以课程的风趣幽默而著称。 补习老师就是明确的功能性动物,他的目的就是让你提高分数,至于提高分数过程中的痛苦与辛苦——难道还不应该痛苦和辛苦吗? 杨锐此时的主要目标,就是阐述自己的理论,完成基因组学的系统性构建。 这个过程,对他本人是一次挑战,对于听明!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莫大的机缘。 从头构建一门全新的子学科,而且是生物学中极其重要的子学科。 这样的经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一生仅此一次。 就是听不明白的,能够学到这个构建构成的一些思维方法,也是终生受用不尽的,若是能听得明白,那好处就太多太多了,以后随便学着做点研究,吃一辈子轻轻松松。 即使是杨锐,他也是在近十年的科学训练,数年的研究生涯,以及长时间的领域前沿的熏陶后,才有这样的思路和方法。 而能长时间的处于领域前沿,又是因为杨锐脑海中的知识远超现在的原因。 算上杨锐上一世的经历,现在的杨锐,也正是三十岁左右,最容易创立世界级学说的年纪。 二十一二岁的年龄稍微小了一点,但在最高端的科学圣殿之中,也称不上年轻了。 杨锐很有自信,又毫不顾忌的讲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