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九章 分配 (第3/6页)
求,条件会好的惊人。 有很多科学家都是愿意在实验室里纯科研,不cao心的。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就经常拥有两名甚至三名的诺贝尔奖得主。 但是,想要完全的科研自由和完整的科研成果,就要自己拥有一间高端实验室,就要大量的开源。 依靠自己赚钱养离子通道实验室是不现实的,北大也不见得能接受。而要北大自己养——当然更不现实,就算杨锐拿到了诺贝尔奖提名,以国内80年代的条件,也是养不起世界级的生物基础实验室的。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不管是投资电力还是投资猪rou,都比投资生物基础研究更有用。 吸收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是一家顶级实验室必备的属性。 当然,杨锐也要让这笔钱的价值凸显,从而拿到第二笔钱,第三笔钱…… 投资-回报的模式是最理想的,只是真正能做到的实验室不多。 花了钱做不出成果来才是常态。 花钱就能出成果?神还有求必应呢。 对杨锐来说,出成果是相对简单一些的,可也不是必然。好在托拜尔斯比他更着急,也不知道通过了哪个部门,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将资金转了过来。 杨锐立即通知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诸人,召开电话会议。 说是电话会议,也就是长途电话开免提的cao作,许正平等人听说有30万美元的经费,自然是积极的不行,一群人都挤在了会议室里。 “这笔钱我是准备平均分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