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设计完成 (第3/6页)
与学术奉献的光环,已然黯淡无光了。 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杨锐回到80年代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境。 而当经济困境解决了之后,杨锐就再没有顾忌了—— 即使他面对的是令人畏难的引物设计,也不例外。 老实说,这项工作,杨锐能够从脑海中的资料库中得到的帮助是很有限的,他至多能够得到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当然,有理论支持也是难能可贵的。理论指导不仅给杨锐指出了方向,缩小了尝试的范围,而且给予了他极大的信心。 即使如此,实际cao作依旧困难。 至少比30年后的学者做未知引物还要难上许多倍。 后世的学者起码有引物设计的软件可用,仅此一项,就不知道要节省多少时间。后世的学者还有更多的模板可供参考…… 而在1985年,杨锐甚至连仪器的效率都无从追求。 但是,杨锐一点畏难之心都没有。 他吃饱穿暖,有牛rou吃,有定制风衣穿,想坐车坐车,想骑自行车骑自行车,他还存了两屋子的邮票,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和价值不菲的专利技术。 即使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引物设计中,即使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杨锐也不觉得畏难。 更何况,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工作。 遗传工程实验室终究是杨锐掌权,而遗传工程实验室里的8名研究员,也是难能可贵的帮手。 后世做引物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