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九章 反对者 (第3/4页)
的研究…… 如果翻看中国的学部委员们的履历,除了时间,杨锐与之高度吻合。 可以说,这种学术历程,就是最中国化的学术历程。读最好的学校,做出最好的工作,师承最好的学者,做最大的项目,得最多的荣誉…… 如果想做中国的学部委员或者院士,这样的学术历程,就是最好的基础。 为什么? 因为在中国,要成为学部委员(院士),你首先要接受非常严格的审查。 大部分学者都是在这一关败下来的。 比如学历水平不行的,学历造假的,学术造假的,项目研究有瑕疵的,都有可能在这一关被挂掉。 但杨锐这样的履历,可以说是最安全的。 一路都有人背书,经历可查,背景可查,学术项目可查,最是根红苗正不过。 在成为学部委员或者院士之前的考察,都不能对这样的学术历程有疑,秦翰池找来的人,就不能对杨锐产生学术质疑了。 但是,不做学术质疑,他所能做的工作,却几乎做的差不多了。 秦翰池眼瞅着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结果,不禁有些烦闷的道:“他不是要我们做安全性实验吗?实在不行,我们就做个实验给他好了。” 会议室里安静了三秒钟,高管们就疯狂的反对起来。 “做实验很贵的。” “我们做不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的。” “如果做了实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