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课 (第4/5页)
既不受学校重视,也不受学生重视。 80年代的学生,高喊的口号是“追求时间”,有空闲的时间,他们宁愿读一读伤痕文学,探讨一下诗歌,介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大课,并不受爱戴。 杨锐没来得及说话,身后的王永已经听到了,走过来道:“只让杨锐上大课吗?如果只是上大课的话,有必要请杨锐过来吗?《细胞》和《自然》的作者给你们的学生上大课,太大牌了吧。” 清华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王教授,我上大课也行的,别让人家为难了。”杨锐适时的出来解围。 清华人立即一脸感谢。 “既然是上大课的话,我上什么课都可以了?”杨锐接下来的问题,再次让人家为难了。 “理论上,自然是您选择课程的内容,不过,我们还是希望您能提前给我们通知一声……” “那我今天晚上先上一节课,你们看看行不行?”杨锐才懒得给他们审查呢。他拿出来的课程教材肯定是超过教学大纲的,到时候又是一堆废话和纠缠,不如直接上课了以后再说。 清华人犹豫了一下,道:“今天晚上是不是有点急了,您现在就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我本来就想写点什么,正好拿出来给学生们说一说,顺便整理思路。”对这一点,杨锐倒是说的很实在。 事实上,之所以有那么多学者愿意做教职,不仅有教书育人的快感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是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能够整理思路,有利于系统性的学术研究的。 很多学者都是在担任教职期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