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一章 大事件 (第2/5页)
定的致死人数,也许是世界之首。 这是一款治疗心脏早搏的药物。 以21世纪的观点来看,心脏早搏是无需治疗的,普通人都可能出现心脏早搏,只要不发生更严重的问题,心脏早搏无需关注。 然而,这个21世纪的观点,正是用数万人的生命,通过tambocor这样的药物,得出的。 ?在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治疗心脏早搏的观点大行其道。 事实上,在这个科学的黄金年代,即使是普通人,都有一种我们什么都能做到的感觉——或许只有普通人才这样想吧,医生和医药公司利用这样的想法,试图治疗所有他们能想到的疾病。 心脏早搏就是其中之一。 或许有人说,心脏早搏就心脏早搏呗,既然没有影响,我为什么要吃药?而且是长期服药。 然而,普通人的想法,永远是受到学术界的影响的,可能有延迟,可能有扭曲,可能有变化,但是,当学术界真正产生了共识之后,普通人鲜少有不受此影响的。 病人受到医生的影响,医生受到医学专家的影响,更是医药世界的运行法则。 而早在70年代,医学界就得出一项令医药公司欣喜若狂的理论:室性早搏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导致致命的纤维性颤动和心脏骤停,进而导致猝死。 尽管有“可能”,“某种”之类的定语,但医学界关于心脏早搏的理论,还是符合医药公司的期望的——早搏可能致死的观点,也并不显的突兀了。 既然早搏可能致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