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三章 拉人面试 (第5/7页)
往是以导师的高度为标杆的一样,实验室里的课题组给主任做课题,自然也是以主任的高度为标杆。 杨锐这个标杆,现今可是世界级的。 田兵自然而然的问:“什么多余的课题?” “限制性内切酶方面的。” “这是个大命题。” “得是个大命题呀,我们杨主任要发表到JMC的。”许正平在旁边捧哏。 田兵的眼神立即亮了起来,JMC的4。0的影响因子,可是含金量十足。 田兵至今只发表过两篇影响因子4。0以上的文章,这在清华的副教授一级,或者是普通学校的教授一级已值得炫耀了,但要放在教授一级,就算不得厉害了。 《JMC》是如此难发的期刊,以至于之前苏帆就有借杨锐发表的意思。 尽管《JMC》如此难以发表,但田兵和苏帆一样,都绝对相信《JMC》就是杨锐的自留地。 看看最近一年,杨锐发表在JMC上的文章数量就知道了,第一作者的总数超过十篇,以离子通道实验室为单位名的论文数量超过十五篇。 平均到12个月里,等于是一个月都要发表不止一篇的数量。若是平均到发表数量最频繁的半年时间里,那就更可怕了。 这样的发表数量和发表频次,只能说明杨锐的水平远远高于JMC的需求,以至于杨锐的论文寄过去,就会得到优先处理。 在欧美顶级大学,有这种待遇的学者还是很多的,比如著名的哈佛教授,或者知名的剑桥教授,他们要送一篇论文到《JMC》,也就是打个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