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4章 堆数量 (第3/6页)
身为能够七次跨膜的蛋白质,它有着非常之复杂的分子结构,而这种复杂的分子结构,即使人类研究它的原因,也是它阻碍人类研究的原因。 牛视紫红质蛋白是科学家们找到的,最稳定,又最清晰的七次跨膜蛋白质。 至少在现阶段,确实如此。 当然,科学家的野望是无限的,他们总会想要更好的材料。 杨锐也想要,当他的实验室成为世界顶级的实验室以后,哪怕花费两倍三倍的经费,他也要探索这样的世界。 而在1986年的中国,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是没有资格这样做的。 普通的实验室,选定一种材料,或者为了分散风险,选定多种实验材料,直接开展实验,才是通行的做法。 杨锐将信心交给牛视紫红质蛋白质,如是而已。 这样的知识,对于杨锐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对苏先凯等人来说,就稍稍有些生僻了。放在30年后,国内的研究生即使不读相关的论文,从同学师长口中,也能了解到大量的相关信息,可在86年的中国,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国外的一流实验室是怎么做实验的,国外的顶级实验室是怎么做科研的,国内的普通学者是一点概念都没有的。 实验室管理更不用说了,全部属于不用保守机密的机密。 杨锐却很清楚,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一切都是混沌不堪的,八六年如是,一六年亦如是。 只不过,相当于其他人,杨锐能够看到多一点的信息。 例如,在混沌不堪的视野中,找到最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