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6章 (第2/3页)
也极其难管,整个县城和那个寨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然了,这个县人数也不多,除了寨子里一千多人,剩下还不足两百户,整个县都听寨子老大的,不认朝廷派来的县令。 十几年前,朝廷任命了一位新的县令,此人一来就横征暴敛,甚至派人攻打了寨子。 因前面几任县令的努力,寨子里的人对朝廷并不设防,之所以还聚在一起,不是为了对抗朝廷,更不是为了下山劫掠。 纯粹是寨子所在的这块地方,水土最好,他们在这里修建了房屋住所,种植田地,产出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 也就是说,这里全县出产最多,所以大家依然聚集在这里。 可这位县令完全不听前任县令说了什么,听说是一个寨子,就以剿匪的名义,把寨子给围了。 那一次伤亡惨重,许多人都受伤乃至死了,那些都是全县百姓的亲人,因此哪怕这县令被砍头以平民愤,也依然让当地百姓仇视朝廷。 之后每派来一位县令,就死一位,要么是因为水土不服,没有大夫治疗,生病死了。要么死在赴任的路上,因为进县城的路要经过一段极为险峻的环山路,左边是高耸入云的石壁,右边是万丈深渊,而路极为狭窄难走。 县里的人也不需要做什么,只在这位县令路过这一段的时候,突然发出怪声,吓得这位县令脚步打滑,跌落悬崖。 就这么地,一连来了三位县令,全都死了,至此再也没有官员敢来这里上任。 而这个县本就贫瘠,朝廷免了十年的赋税,在流血冲突之后,又免了十年。 不需要交税,也征不上徭役,那有没有县令,其实意义也不大。 于是空了很多年,都没有县令就任,索性寨子里的人乖觉,没有重新拿起劫道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