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章 孔夫子的话 (第2/5页)
任君,教了吏士们识字么?还将我腹中所学一点不剩,全篇抄录给他,这可是百金都换不到的啊。” 面上他却只能点头哈腰,跟着韩敢当朝城邑西北角走去,在敦煌边塞待了几年,陶少孺很清楚,必须与长吏搞好关系,否则在这法外之地,他们有无数种办法置你于死地! 待他们走到路口时,任弘已在此等待,陶少孺连忙过去行礼,韩敢当则将自己在哪找到陶少孺禀报给任弘。 任弘倒也没斥责陶少孺,只是笑着问道:“陶书佐,你果然又啃了满嘴的西域胭脂,那些圣人之言,还能背得出来,活学活用么?” “能!” 陶少孺不假思索:“胭脂不过沾我唇舌,但圣人之言,却是永远留存于心的!” 任弘颔首:“善,待会我与鄯善王说话,可能要你在旁补充些《论语》里的说辞。” 陶少孺学的不是汉朝设立了博士的五经,而是比五经稍微低端点的《论语》。 虽然论语在汉文帝时也曾设立过博士,但到汉武帝大兴儒术时,却未能混进五经队伍里。但即便如此,论语作为“圣人言行之要”,也是学五经前的启蒙读物。 所以,汉代儒生往往先习《论语》、《孝经》,然后兼通一经或数经,将《论语》看作通达五经的阶梯。 和春秋、诗分好几个派别一样,论语也分《古论》、《齐论》、《鲁论》三家,撕逼倒是不严重,只是传述内容略有区别,而陶少孺作为定陶人,学的恰恰是《齐论》。 时间紧迫,任弘只在去“鄯善王宫”的路上,给陶少孺粗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