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四百四十一章 西线僵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西线僵局 (第7/13页)

,全世界都感觉到了这场大战役在军事上、战略上、政治上和心理上的冲击波。两个俄国集团军被击破,总共损失约30万人。所谓俄国“蒸气压路机”的神话被揭露了。的确,俄国人并不是以压倒一切的力量来对付敌人。而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茫然地迈向死亡;他们的错误和判断失误如此之多,如此愚不可及,以致于成了所有的军事院校都采用的战例教材。

    坦嫩贝格战役对俄国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使俄国人“遭到一次永远未能完全恢复的打击,而且在不小的程度上导致他们后来从大战中消失”。这一估计似乎过分了,因为俄国人,正如两次(世界)大战显示的那样,具有承受可怕的伤亡和巨大的失败的能力。然而,这次战役毕竟对东西两线的战局均有影响;如果说德国输掉马恩河战役(最终)导致输掉这场大战,那么它在坦嫩贝格的胜利却延长了这场大战。的确,对德国人来说,坦嫩贝格的捷报有助于掩盖马恩河的败绩。德国人民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身上发现了英雄偶像,他们将追随这两尊英雄偶像直到土崩瓦解。

    俄国人在东普鲁士遭到惨败,然而在遥远的南部却取得了多次成功。在波兰突出部的南侧直到罗马尼亚边境,沿200英里长的加里西亚战线,尼古拉?伊凡诺夫将军统帅下的4个俄国集团军(第4、第5、第3和第8)面临康拉德?冯?赫岑多夫指挥下的3个奥匈集团军(第1、第4、第3)和第2集团军的一部分。奥匈第5、第6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的大部则已用于对塞尔维亚作战。

    康拉德于8月23日发动攻势,企图打乱俄国的动员时间表。他的主力位于他的左翼(西翼),即维斯瓦河与布格河之间,面向卢布林和霍尔姆。俄国的计划差不多完全与康拉德的计划相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