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击 (第7/9页)

地无条件和无补偿地移交给日本当局,以便归还中国”。并限8日内答复,若迟至8月23日未接到满意答复,将“任事态自行发展”。

    英国同意日本参战,却并未放过最后时刻限制日本的手段。8月15日,英国提议日英两国共同向中国提出照会,写明“保证归还胶州湾”,遭加藤拒绝。

    加藤说:“现在不能做出归还胶州湾的保证,付出很大牺牲后取得之胶州湾,即令归还,日本也须附有条件,例如延长满蒙租借地及延长铁路期限等,恐将成为主要条件”。

    英国又于8月17日发表声明,“据了解,日本的行动,除非保护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线,将不使其越出中国海而扩及太平洋,而且不使其扩及德国在东亚属地之外任何外国司地”。包藏祸心的日本外相加藤立即反驳:“这只不过是英国单方面的解释”。

    这是英日同盟开始走向转折的关键一步,过去英国在华利益的维系,常常要依靠日本,但是中华民国成立后,英国与日本在华利益都遭受了重大挫折。

    英国更多的是凭借经济手段,而日本,则没有这么好过,而是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打压,这使得日本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变化。

    大凡谋一国之外交大政者,往往因认识不同而主张本国外交重点各异。一战期间,与日本对外政策执行紧密相关之人物,也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强日英同盟,一派主张在扩大日英同盟的同时,也要逐渐增加日俄同盟比重,兼顾日法关系。前者以外相加藤高明为代表;后者以元老井上馨、山县有朋。驻法大使石井菊次郎、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为代表。

    美国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