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1章 辩题背后的含义 (第2/4页)
自己的一切都是分封者给的,包括命。 还谈什么财产权? 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更是深入人心。 华夏数千年,只要有人犯罪,抄家那是非常常见的事。 也就是说财产权与这个人的人身权是绑定的。 当这个辩题出来的时候,观瞻的贵族,以及参与辩论的各大学派都有点不知所措。 庆克之所以要设立这样的辩题,依然是为了唤醒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自己利益的保护。 更是要剥离财产权与人身权的绑定。 因为庆克要打造的是一个全新的商业帝国。 如果财产权与人身权不剥离,那么天下人的财产就没有一个安全感。 商人的财产没有安全感,那天下的商业逻辑总是畸形的。 这样不利于营商环境。 周建国看了这个辩题以后,觉得庆克与自己不谋而合,所以周建国也非常赞成这个辩题。 这个辩题出来以后,瞬间冷场了。 因为在座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辩题的切入点是哪里。 甚至可以这么说,这个时代没有几个真正明白财产权是什么。 因为这个时代的财产权基本是跟权力挂钩的,只要贵族们在诸侯国取得了权利,那么自然就会有财富。 而一旦权势衰落,自然就会失去获取财富的渠道,失去权势的人更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财产。 庆克要建立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拥有财产的与权力无关。 周建国在周国的变革,也是为了让底层民众慢慢富起来。 因为在周建国眼里,就是因为底层民众没有财产权,导致他们没有积极的劳动性。 但是观念的转变,那可不是一朝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