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3章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第2/8页)
“哈哈!”李璟一阵哈哈大笑,看了杨复光一眼。 后世史书评价杨复光,将其称为晚唐最为忠义的两个太监之一,另一个则是李璟的内侍司总管张承业。而且与张承业相比,杨复光此人不但史书上称其忠义,还对他的军事才能极为称赞。称其有军事才能,有谋略,能临危不惧,并且还爱护士卒,并且不以权谋歼利,在晚唐的诸藩镇军队之中有极高的威信。特别是他既出身于晚唐宫中的权宦世家,同时又累镇藩镇,并且在各地的叛乱之时,对镇压叛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倾颓的唐王朝,更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对于这些评价,李璟认为还算是公正的。当然,这在李璟看来,其实同样也是利益的选择。杨复光早年只是一个福建的穷困小子,家贫被迫送入宫中,然后就拜在了宫中权宦门下做义子。从那时起,他就已经和李唐利益相连,捆绑在一起了。 维护李唐王朝,也就相当于维护依靠于李唐而生的太监们的利益。太监与其它人不同,既没有文臣们那样的家世,也没有藩帅武将们那样的强势,一个太监,哪怕收了八个节帅当干儿子,他自己也只能居于幕后,永远不可能走到台前,坐上皇位。在这个时代,太监,是有很大的局限姓的。这也正是哪怕如当初田令孜如此权势熏天之时,也一样得借助天子才行一样。杨氏兄弟虽然也扶立李晔立了一个新朝,可他和李璟相比,受到的限制太大了。李璟可以随时策立新皇,甚至随时可能干脆建极登基,可一个太监就不行。没了李唐这面旗号,也不会真的有藩镇将士们会继续跟随一个太监。 从这方面来讲,这次的谈判其实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李璟既可以马上拥立新帝,也可以暂缓拥立,甚至自立为皇。他就是拥有珍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