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0章 带太子去青楼 (第5/6页)
而且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能去参加乡试的,还得先参加科试,乡试的资格考试。每年各道的乡试考生人数都是限定好的,不管多少人参加科试,最终只能录取规定数额的人,让他们去参加乡试。 两届科举下来,大唐已经拥有了近十万秀才。 但今年各道的乡试名额只有五万个,一半的秀才,直接就被刷在乡试资格考试那道关下了。 这五万参加乡试的秀才,最终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全国各道一共才录取五千个举人。 举人考进士一样难,两科录取的举人已经有近万个,但今年全国的会试进士录取人数依然是五百个。 而会试名额只有五千,因此会试之前先要涮掉一半。 最终五千参加会试的人中,只录取十分之一。 对于朝廷来说,秀才、举人的名额,都是比较放开的,录取人数较多。毕竟只要没取得进士之名,秀才和举人都没什么实际作用。 秀才和举人也不会有免税免役等特权,顶多是见官不跪,在学校读书能免学费,会发放点口粮。秀才和举人还有个好处,就是如果去当老师或者去衙门做吏,会比较容易一些。 如今一下子拥有一个庞大的秀才、举人、进士阶层,也完全是朝廷有意引导的。一个庞大的士子阶层出现,这些从科举中考出来的秀才、举人们,就算一时考不中进士,朝廷也可以从中选人去官府之中担任吏职,尤其是那些地方基层,极缺人手,而一般人又不愿意去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