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84章 趁虚而入 (第5/6页)
北朝时期贵族地主庄园里的佃户部曲,他们不用向朝廷纳税服役,只给贵族地主们种地纳租就好了。如果变成了编户良民,虽然分田授地,可租调和庸却不少。 就如隋朝时均田,一个男丁授的田比一夫一妇授的田要多,可相比起来,租庸调却要比平均的少。于是乎,许多隋朝男子宁肯打光棍都不娶妻,因为娶了妻负担就要重许多。妻子授的田没有男丁多,可一夫一妇纳的租调和承担的庸却要高的多。 石见银山。 现在那块地方被划为五畿七道的山**,隶属于石州石见国。山**有八国,石见国则有安浓、迩摩、那贺、邑知、鹿足、美浓六郡。 石见银山现在还只是很零星的开采,并没有大规模开采,可以说这是当地的倭人没有发现这里的储量。 但张超知道啊,在明朝的时候,石见银山可是达到当时全球三分之一的银产量,相当惊人的。 倭人不知道没关系,他知道就行了。 还有别子铜山,在四国岛,属于南海道,归属于伊予国。 这座铜山要到一千年后才会被发现,而他的铜储量却是相当的惊人,六十五万吨铜储量。 这座铜矿开采了近三百年,占据江户幕府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铜开采量。 十三亿斤铜储量。 在中国明清时期,每年向日本进口的铜就高居百万斤之巨,这还没算日本向荷兰等国出售的铜,他们的铜最高时一年能达到几百万斤之巨。 别子铜山储量高,但在伊予大铜山还不少,甚至许多铜山都是夹金夹银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