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_第741章 盐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1章 盐债 (第2/4页)

    “我们可以改变盐的生产和运输、销售的方式。把盐控制的更严格!”

    “如何改变?”

    “民制、官收,然后商运、商销。”

    把几个环节分开,不让商人们搞一条龙,加强控制。对于各地的盐场,依然是得申请审批,发放牌照,对于无牌的盐场,要坚决打击取缔,发现一个查一个。

    把产盐的任务,交给商人百姓们,允许他们办牌登记后经营生产,但得由朝廷监管。他们生产的盐,不得私售,必须一斤不少的全部售给朝廷。

    盐由朝廷统购统销。

    当然,朝廷收了盐,并不直接自己去销售。

    还有一点,就是商人承包盐场,得办牌,而盐牌得有限制,允许盐牌世代持有,也可以转让,但盐牌的牌照必须得贵。这就跟后世明清时盐商们一样,他们要卖盐,不但得有盐引,还得有盐窝,这个盐窝,其实就是经营资格,很值钱。

    一个盐牌,朝廷就能马上征收到一大笔钱。wap..OrG

    以后,每年还可以对盐牌进行年审什么的,也能小收一笔。

    再其次,就算办了盐牌,盐场每年也要按他们的产量,征收一笔营业税。

    “还有呢?”李世民听的眼睛大亮。

    “朝廷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盐务衙门,负责天下的盐务,各地设立分衙,主管盐务。盐场的盐产出后,要由朝廷统一收购,存入各地的盐仓之中,然后统一调配到大的盐仓之中。这时,朝廷可以向天下的商人们招标,让他们来朝廷手里购买盐引。”

    “盐引?”

    刚刚听了一个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