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6章 画虎不成反类犬 (第2/5页)
的租调税赋收入,获得更多的免费庸役。 国家的力量才能因而不断的增强。 说到底,在南北朝时代,属于地主豪强的时代,土地兼并是相当严重的,而当时的战争,恰恰是将一大批的这些豪强地主给打倒,将他们的土地收为公有,并将原本属于他们的大量无地佃户,转化为国家纳税的公民,是一种集权的体现。 均田授田,让国家税赋增收,丁口增长,兵员也增多。 但这种制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在于实际上均田制是无法真正完成的,因为哪怕是现在的大华,人均田地也不过二十亩。隋朝鼎盛之时,人均田地也不过九亩。 一丁均田百亩,这个是无法完成的目标。 因此,当天下一统,战争结束,当社会趋于平稳,人口开始迅速增长,那么土地的不足就会越发的严重,而和平年代,土地兼并肯定也是更加严重。 无法再完成均田,则以均田制为核心的那整套国家制度,也就成为无根之木,必然最后崩溃。 这就是必然。 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均田制出现时,正是当时南北时后期,北方两雄争霸,均田制为根本的那套制度的出现,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朝廷凝聚了力量,在当时,是非常合适的。 但到了唐一统天下后,这个制度慢慢的就不合时宜了。 没有足够的土地均田,百姓分不到田,甚至分不足田,可税赋却还是按着那人丁百亩的均田来缴纳租调,来服庸役。 贞观朝时,朝廷适时的推行新政,罢除均田法和租庸调,改推行两税法,摊丁入亩这些新政,同时朝廷全力对外开拓,这才在新的时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适合的国家制度,让贞观因此强盛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