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4章 (第2/3页)
爷说这个,等什么时候你改了你那挑食的毛病,再来说这个。”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曹颙,道:“其实,将你搁在内务府实是可惜了。你这经心劲儿,户部那些酒囊饭袋拍马也追不上。要是将你放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就是大清朝又一个米思翰。” 米思翰是康熙朝早年间的名臣,在户部尚书上成就不菲。早年间,各省财赋,都在地方藩库,任由布政司报数支配,剩下的才归到国库。 米思翰发现其中弊端,上了折子,奏请将各省银钱经费都押解进京,入了国库,将勾稽出纳权收归户部。 正因如此,才使得国库充盈,使得朝廷有财力将随后爆发的“三藩之乱”平定下去。 要知道,当时“三藩之乱”时,整个南半拉都跟着乱了。要是银子不在中央,在地方,那就算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也会有所影响,使得战事继续进行下去。 除了使得朝廷不缺钱粮之外,在平定三藩之乱上,米思翰还有大功。 三藩之乱前,他是坚定撤藩派;三藩之乱时,不少朝臣顾及军费开支,建议不动八旗铁骑,而是就近调绿营抵御把守,米思翰这边,则是提出:“贼势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宜以八旗劲旅会剿。军需内外协济,足支十年,可无他虑。” 有了他这个户部尚书的保证,八旗铁骑主力才南下。随后在户部往下给各省运送军需时,他又上了折子,请旨禁止地方官员因战事加派苛捐杂税累民。 在三藩大军一路北进,南中国已经乱成一团的情况下,朝廷最终还是挺下来,这其中米思翰居功至伟。 因这个缘故,米思翰在康熙朝众多名臣中,始终有一席之地。 只是他活了四十三,就病故了,要不然的话,少不得封阁拜相,不会让索额图与明珠专美于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