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_第9章 李商隐:最后时过境迁,再回想谁的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李商隐:最后时过境迁,再回想谁的脸 (第4/22页)

首《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恭贺了叔祖光明的前程,话锋一转,讲到自己,“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我是想要高飞的凤凰,可是礼部侍郎主管考试的贾相国就如同燕雀,不依不饶把我往地上啄。

    闷气也生过了:进士科考试不糊名,考试之前,考生们必得誊抄自己最得意的文章诗篇成卷,投送给高官,以求考官在试卷上看见熟悉名字时,能够“择熟录取”。久而久之,这成了规矩,叫“干谒”。李商隐也抄送过自己的诗文,很久之后,他在给朋友的《与陶进士书》里还清楚记得自己一片心血是怎样被随意糟践:收到他诗卷的大人物有的往角落里随手一搁,无暇一读,有的随便看两眼,根本不开口朗读,还有的终于开始读了,但是失字坏句,完全理解错了他的意思。大和七年(833年)以后,李商隐干脆连干谒也免了。除去替人写信,代拟上皇帝的奏启表章之外,连文章也不写了——可以为还人情而写,可以为钱而写,但要他陪着附庸风雅的蠢货糟蹋心血,不行。

    但进士,依然年年是要考的。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还有三个弟弟一个meimei要抚养,他还要攒钱把葬在获嘉(今河南新乡)那个嫁给裴家却早早死了的jiejie和葬在荥阳(今河南荥阳)的父亲迁葬回怀州的家族墓地。每年考试季,不成文的规矩是考生要向礼部主持考试的官员“纳卷”——誊抄一些得意的旧文,作为考试之外评判考生能力的参考。李商隐不耐烦,从来不交。他一边咬牙切齿恨考官一边年年上京应考,这一切被已经升官做左补阙的令狐绹看在眼里。令狐绹便替李商隐誊抄旧文送去贡院,替他纳卷。直到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第五次到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

    三

    进士科考试不糊名,考官可以清楚看到哪份答卷来自哪个考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