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_第3章 公元756年夏天,城市在细雨中倾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公元756年夏天,城市在细雨中倾倒 (第6/28页)

刚刚发布的那一通诚恳威严的诏令,立刻成了自作多情的过期废纸。

    三

    老皇帝沿着嘉陵水谷道西行入蜀的路上,嘉陵江与白水江合流处,有一处长满桔柏的渡口。他需在此渡江去益昌县城。渡河的时候,有双鱼夹舟而跃,编纂《旧唐书》的史官们写这一节的时候已经知道,唐王朝的命运并没有终结在这场元气大伤的动乱里,便埋下伏笔,说跃起的并不是鱼,是龙。

    是吉兆。

    史官们只负责对国家命运的预告,正常情况下,国家的命运也就是皇帝的命运。但在老皇帝逃亡的旅途上,他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渐渐分道扬镳。书写这段历史的史官们心照不宣地对此表示沉默。

    面对儿子自立为皇帝的“噩耗”,捧着灵武送来尊他“上皇”的册命,老皇帝不愿接受,也不能扔,一连三天沉默不语。按着玄宗一向的脾气,任何觊觎他皇位的念想都会遭到最残酷的镇压。老皇帝心里知道,稍微一点儿姑息,都是把自己的命运拱手让人,哪怕是让给儿子:他的家族里,提前退休上演过许多次,都是被逼——当时还是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太子李建成,老皇帝唐高祖李渊被逼退位,迁往太极宫。李隆基自己年轻的时候,在与太平公主的争权夺利中胜出,立刻逼迫父亲唐睿宗李旦让出了皇位。皇帝是一个必须干到死的工作,提前退休,换来的只有怀疑、监视,抑郁而终。哪怕继任的是自己的儿子。

    老皇帝年纪大了,有时糊涂,有时过分自信。但此时,使国家陷入动乱的责任一直将“愧疚”二字压在他心上。离开长安的那天,杨国忠请示:府库里的丝绸财货,安禄山攻打进来,也是被贼所得,不如烧了吧?玄宗摇了摇头:叛军得到了财货,大约会对城里的百姓好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