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_第4章 王维:天之骄子的陨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王维:天之骄子的陨落 (第7/25页)

惨象。想回到长安,也怕是两鬓斑白,很久很久的将来。一般的官员一年一考,四考任满,可以离任等待提拔。但他是贬官,赦免才能离开。但等待一次大赦,也不知道等到哪一年。

    但大赦其实来得不晚,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东封泰山,两次大赦天下。王维也得到赦免,回到长安,等待吏部“判补”——吏部冬天铨选,考核他的政绩,再次授官。下一年,吏部叫他去河南共城县附近淇水边,做一个钱少活重又无足轻重的小官。做了一段时间,百无聊赖的王维弃官而去,隐居在终南山。终南山林壑葱郁,是隐居的好地方。同时,终南山的隐士也有关注政治的传统,朝堂上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能够成为他们飞黄腾达的机遇。岐王失势了,王维必须找到提携他的下一任贵人。

    王维的运气并不坏。朝堂上的政治新星是风度、文采俱佳的张九龄。这个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名句子的诗人,因为风雅的气质,正受到皇帝最热烈的宠爱。官员上朝需要携带笏(hu)板[15],记录朝见君王时需要上奏的事项,也方便记下皇帝的旨意。别人上朝把笏板往腰带里一塞便上马而去,张九龄却不。因为体弱有疾,他专有一仆捧着装有笏板的囊袋跟在马后,反而从容潇洒。从此,用笏囊成了风靡长安的时尚,以至于玄宗每次见人之前都要问一句:此人风度比张九龄如何?

    王维立刻献诗张九龄。他知道,与岐王一样,张九龄定然欣赏他的文学才能。果然,不久之后,他被起用做右拾遗,重新回到了长安。但他这次回来,朝中林立的山头,对峙的派别,如翻覆的棋局,正瞬息万变。

    四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长安暴雨连天,粮食歉收,物价飞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