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2章 如芒刺背的杨坚 (第3/5页)
细的思考了许久,努力的猜测着高颎如此行为的目的,最终得出结论,高颎此举不外有二,一是突厥军兵锋极锐,又皆是骑兵,机动极强,他们来的极快,如果高颎统兵北上到外长城一线与突厥人作战,虽然也能挡住突厥人,可想击败突厥人,甚至是大败突厥人却比较困难。毕竟外长城一线,隋朝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强的经营,不过是作为缓冲地带,人烟稀少,城池残破,兵马也少,在这一代打,隋军既缺少了足够的城池倚靠,同时也对后勤的压力极大,并且缺乏地利可倚。而如果放弃代北一线,把突厥军引到雁门、楼烦、马邑之前,那么隋军一来不再有后勤供应的困难,二来也有了坚固的关防城池可倚,三来以逸待劳。而突厥人南来关下,一路奔驰,且因此远离草原,对他们的后勤也是个大问题,同时最重要的问题,隋军可以先守后攻,当突厥人锐气不再,隋军大举反击,那个时候突厥人就算想跑,可远离草原数百里,这一路却不是那么好跑的,况且,高颎诱敌南下之时,他驻守雁门马邑一线,同时还可以派兵出蔚州绕到朔州北面,包抄突厥军,这是一个能一举歼灭突厥军的最佳办法。 当然,如果高颎真的只是如此打算,那么他完全可以提前把计划告诉杨林,甚至是告诉自己,而他没有。而当突厥人没有如他愿的径攻马邑而是东向之时,他也没有立即出兵。高颎依然顿兵马邑不进,这就很明显了,他调整了战略,很明显的想让皇太孙的东路军先跟突厥军硬拼,把突厥人的锐气拼尽,把他们拖疲惫了,然后高颎再兵北上,将突厥人围于代北聚而歼之。很明显,高颎要利用太孙,既为了歼灭突厥军,同时也很明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