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3章 日南国 (第4/5页)
王国必须依照遵循朝廷的法律,王国得依朝廷的制度征收税赋,不得私自加征,所征税赋,一分上交朝廷,一分留归各县衙,一分归王国。 杨谅每两年进京朝觐一次,无故不得离藩。 要说,杨坚对于杨谅的分封还是很放权的。 虽然封国只是一个郡,但加上调给的士兵工匠以及家眷都有几万人口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杨坚给了杨谅的领兵和领民权,虽然对于重要的国官位置以及县级主要官员,都严格要求由朝廷选派任命,可毕竟杨坚没有如曹魏分封时来个虚封,封个小国,不让领兵领民,实际等于软禁。杨坚还是给了实权的,既能统兵又能领民,只是在人事上加了些限制,另外杨坚虽然给杨谅最高五千人的统兵权,不过却要求封国供军,这是实实在在的限制,朝廷不养封国兵将,军费全需要王国自已出。 但五千兵可不是那么好养的,尤其杨坚又在税赋上早有限制,只能按朝廷的税法征收,且征收后分为三分,一分上交国库,一分归县衙,一分归王国。归县衙的这分是用于地方,只有那份归于王国的才是杨谅的。这三分之一左右的税赋,得用于供养杨谅自己和他的国官,还得供养军队,若是经营的不好,别说五千兵马,就是五百兵都养不好。 但不管怎么说,实际权力还是有不少的,而且杨坚也表示了,封国并不会随意的迁移调换,只要不出事,杨谅一辈子呆在日南国,然后是他的子子孙孙。 为了让杨谅的日南国不至于被林邑国给灭了,杨坚除了马上给出三千兵马给杨谅外,还又拔给了一大批的武器粮草,总之,杨坚希望杨谅这次去日南,不是流放,而是能真正成为朝廷屏藩,甚至为朝廷开疆拓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