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_四百一十四、出兵安排+耶律雅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一十四、出兵安排+耶律雅里 (第3/7页)

这其中差距不言而喻。

    而大趋势上,北方更加富裕,比如京西路,京北路,还有开元府,这些都是大头,而往南苏州、泸州一代还算富庶,再往南,到交州之类的,一路只能拿出几千两来,都不及北方一个州或者府了。

    后世的经济重心都在南方,但这一变化是有过程的,起于宋,到明开始明显起来。但对于这种趋势,明朝是有遏制的,因为朱元璋不信任南方人。

    但是,天下大势不可阻挠,经济重心终将走向南方。

    南方就如同未开发的璞玉,是大有可为的。

    这些事商议好后,会分派给各路安设的转运使,然后转运使也不是亲自去要钱粮,会分配给各知府,知州,知县份额,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缴纳。

    战端一起,就不是小事,举国上下都有牵连,这繁重的赋税徭役之下,民怨四起,很多无辜百姓都要遭殃。

    随后,皇帝又和几个新提拔上来的枢密院事说出兵的事,结果这些人答非所问,会说话,但根本没经验,没主见,就连即便的劳役、辅兵、正规军如何安排调动的可行计划都没有。

    很多事情看似小事,但人一多就成大事。像先征劳役,再发辅兵,正规军跟进,还是先让禁军、关北军、杨家军北上,随后发辅兵、劳役运辎重粮草这样的事,都成了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大路宽度有限,别说几十万,就是上万人上路,队伍都能拉个几里地长。

    这时候枢密院就要清醒而且有可行方案,几路大军都要怎么走,走哪里,如果遇敌怎么才能快速处置,遭遇战辎重要跟得上。

    经验老道的枢密院事自然能在大局面上做出合理安排,但这些新提拔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