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五十、不知价的李业 (第3/4页)
,知道那酒半斤便能换百两银子。” “德公不觉得贵吗?”李业好奇的问,德公摇摇头“不贵啊,老夫倒觉得物超所值。” “哈?”李业顿时有些不可思议,半斤百两还不贵?要知道越是繁荣的时代米价越低,就以现在景朝来说,斗米不过四十文,一斗米大概十斤左右,酿四十度左右蒸馏酒可以出酒三斤左右啊! 也就是说照这个市价四十文的成本,最后能赚六百两,即使再除去中间人力、物力依旧是难以想象的暴利!这样德公还说不贵? 不过李业突然想到各种历史记载,他也突然隐约发现自己之前是不是太保守以至于犯了一个错误,以后代商业模式标准思维来考虑物价,根本没想过具体的情况。 比如历史上最繁荣的唐朝,当时米价最低的时候到一斗只要四五钱的地步,要知道一两银子等于一贯,一贯千钱左右,足以想象那是何等物质生活丰裕,粮食充足的时代。 但即便如此酒价依旧居高不下,一斗“十千钱”,也就是十两,普通酒也差不多一千文一斤,足见其贵,仔细想来除去酿造工艺的限制外还有就是技术传承的垄断! 酿酒师傅的酿酒法只会传给自己弟子或者长子之类亲密之人,并且概不外传,以防配方外露,长此以往形成垄断,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酿制。 这么想李业有些明白为何酒价居高不下了。 “你这小子在想什么,老夫好不容易来你家中一趟,你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